世說台語:合議「參差」是台語 /tshin2-tshai2/ 的語源
陳 存
台語 /tshin2-tshai2/ 意味「隨便」的漢字是一個富有爭議的話題。近日瀏覽一個博觀台語與古漢語的網站,欣然看到:
http://isilme0103.blogspot.com/2011/07/tshin-tshai.html 魚美人 寧靜兮革命
614【參差】tshìn-tshái,隨便、馬虎也。
作者魚美人的研究成果不凡,不少議題的結論可以肯定無疑。「參差」一詞,或是台語 /tshin2-tshai2/ 的拼音,從網絡上探索,都有非常豐富的資料。這些既有的文献,以及上面的網站所引用的古籍書證,已經玲瑯滿目,無須重複再述。筆者在此伸述多義複合詞「參差」的主要含義,及其與台語 /tshin2-tshai2/ 的差別,比較上古字音與現今台灣使用 /tshin2-tshai2/ 俚語,融合其語音上的變化,由此支持「參差」是台語 /tshin2-tshai2/ 的語源;再引證這個漢語是遠溯自中國古代《書經》的詞彙,並補充 /tshin2-tshai2/ 語音流變的線索。兹分述如下:
1,詞義
漢語「參差」的主要意義是「長短不齊」或是「參雜差池」不一致,用語可追溯到《詩經.國風.周南.關睢》的第二章前後兩句「參差荇菜,左右流之。窈宨淑女,寤寐求之」。「參差」是不整齊或是不一致為主要意義,從《詩經》以來穩固不變,研究者「魚美人」提供的古典文献卻有多種的引伸意義。但是整體(台語/gui7-e5/皆个)的抽象意味是「糢糊」(英語fuzzy)的觀念,具體的意義是「不一致」,甚至可以作長短連體排簘管樂器的名稱。台語 /tshin2-tshai2/ 的語意少微有別,舉例如下:
(1) /tshin2-tshai2/ (代號XY)。華語 – 隨便;不選擇
(2) XY儂(仼何人)
(3) XY攏好(隨便都可以)
(4) 伊作儂XY(伊作人隨和;伊為人不計較)
(5) /tshin-tshin tshai-tshai/ (XXYY;馬馬虎虎)
以上隨便、不講究、糢糊順從、 攏攏統統,可以容納於「糢糊」的引伸義,但是與「參差不齊」的要義則可能有參錯差異。尤其例(4)的台語如與華語「人人不睦,個個參差」,描述関系不融洽,則用詞語意相反。
2,語音
2.1 參
先講台語 /tshin2-tshai2/ 的[tshin]音。「參差」(參,初金反。差,初宜反,又初佳反) 華語發音[ㄘㄣ ㄘ]漢語拼音 [cēn cī],日語漢字音讀為[sin-si]「しんし」。此處華語的破音字「參」,字典上僅有「參」及「岑」的數個衍生字而已,揣測古漢語因外族侵權統治,同音字群都變成捲舌音。如不分辨[ㄘㄣ cen]及[ㄔㄣ chen ] ,則有常用字「襯」「稱」[ㄔㄣˋ chèn]近「參」音。日語[sin]同音常用字可以看到「親」及「請」,即是台語發音[tshin]及[tshing 8]。故不論調值的差別時,漢語「參差」台語「參」破音字可與「親、請、稱」併入同音字群。
2.2 差
「差」音在「公差」一詞與台語的 /tshin2-tshai2/ 後字同音,近華語(北京話)「蔡」[ㄘㄞˋ ]拼音[cài],故「差」古時可以與「蔡」同音;「蔡」姓台語念[tshua3],另外一個證據是筆者主張的台語 /uai-ko-tshi7-tshah8/ 的漢字是「歪可池差」。日語的同音漢字,則可以羅列不少方塊字體(si 音常用約有50字),「師」範及大「使」是日常用語,「參差」與台語湊合也許選擇「親師」或是「請使」[しんし ]最近音。台語與古漢語調音機制精緻,塞擦音[ts]日語漢字音則簡化作擦音[s]。因此 /tshin-tshai/,日語可以訛化作[shin-shai]。又漢字「師」、「使」台語白話音如「獅」發音[sāi],則「親師」叫[tshin7-sai7],「請使」音[tshing2-sai2]。綜合兩字的「現代語言學」推論,漢語「參差」這句台語 /tshin2-tshai2/ 可以與漢字「稱彩」同音。
以上輾轉闡述(elaborate )華語或是日語的漢字音「參差」可以流變成 /tshin2-tshai2/ 的脈絡。我相信客語的「盡在」與「參差」的發音也不會太「離經」才是。最後,我們來看古音學家如何拼音「參差」,有力支持台語「參差」音同[稱彩]或是 /tshin2-tshai2/的發音是:
《維基字典》Wiktionary 的「參差」擬音記錄:
(Baxter–Sagart): /*[tsʰr][u]m tsʰraj/